劳动法12月发布的新规、通知,涉工作时间、弹性退休、医保等制度

2025-01-08 10:15

劳动法

详细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10件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典型案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修改《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并公布施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四部门发布《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上海市人社局、上海市总工会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发布《上海市医疗保障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


  劳动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强化欠薪治理保障劳动权益”新闻发布会。该会议发布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保障劳动权益总体情况以及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新业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提出,关于如何提升就业情况,一要妥善审理各类劳动权益保障案件,二要积极巩固拓展根治欠薪成果,三要有序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四要推动形成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合力。关于如何强化欠薪治理、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一要积极开展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二要切实加强涉新就业形态民事案件审判指导,三要有效促推劳动争议多元预防化解。

https://www.court.gov.cn/zixun-zhuanti-aHR0cHM6Ly93d3cuY2hpbmFjb3VydC5vcmcvYXJ0aWNsZS9zdWJqZWN0ZGV0YWlsL2lkL016QXdOQ2d4TVlBQkFBLnNodG1s.html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办法》提出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所在单位与职工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弹性延迟退休,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https://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shehuibaozhang/zcwj/yanglao/202501/t20250101_533701.html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鉴于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1天增设为13天,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办法调整为:制度工作时间:年工作日248天;季工作日62天/季;月工作日20.67天/月。日工资、小时工资: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3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月计薪天数21.75天。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1/content_6995777.htm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企业等单位依法安排职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另外支付给职工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其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报酬。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企业等单位按职工本人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事业单位按职工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进行折算。职工小时工资收入按职工日工资收入除以8小时进行折算。

https://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ldgx_4234/ldyg/202501/t20250101_533695.html

金融监管总局就《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拟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管。《管理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完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条件规定,加强对拟任人合规和廉洁从业情况的审核把关,秉持严宽相济、过罚相当原则,区分行政处罚的种类对相关人员任职作出限制。同时,《管理办法》进一步压实金融机构对于高管人员适格性管理的主体责任,推动高管人员恪守诚信,履职尽责、廉洁从业,促进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

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191921&itemId=951

北京市人社局发布2024年度十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典型案例。涉及网约家政工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合同解除、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等方面。这十大案例分别是:以用工事实认定网约家政工与家政公司关系、故意不订立劳动合同索要双倍工资未获支持、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异议期的约定应属无效、用人单位对“三期”女职工调岗应合法合理、员工未到指定医院就诊不必然构成严重违纪、试用期内多次迟到被认定为不符合录用条件、遭遇职场霸凌员工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获支持、用人单位解除隐瞒利益冲突高管人员获支持、用人单位不得滥用竞业限制损害劳动者权益、事业单位职工提前离职应当支付培训违约金。

https://mp.weixin.qq.com/s/N3ptBgmy9dmHX94G-HVLTw

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发布2024年北京市行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通知》明确,今年在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同时,继续沿用2023年标准,发布行业工资指导线。2024年共对24个行业发布行业工资指导线。

https://rsj.beijing.gov.cn/xxgk/2024qt/202412/t20241213_3965468.html

吉林省人社厅联合吉林省高院发布关于《联合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的通知》。《通知》共发布10件典型案例,涵盖新业态劳动者用工、终局仲裁裁决审查、劳务派遣、混同用工等多个热点问题。

http://xxgk.jl.gov.cn/zcbm/fgw_97992/xxgkmlqy/202412/t20241226_9016855.html


  社会保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修改《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并公布施行。新《暂行办法》将原办法第二条修改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是指依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外国常驻记者证》等就业证件和外国人居留证件,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在中国境内合法就业的非中国国籍的人员。”同时,将原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用人单位招用未依法办理就业证件或者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的外国人的,按照《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处理”。新《暂行办法》还对原第一条、第七条以及附件等作出修改。

https://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xgfzjd/202412/t20241226_533334.html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通知》规定,自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根据《通知》,参加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者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在商业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参加人每年可以两次变更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通知》指出,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从先行城市(地区)同步扩大到全国。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落实落细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通知》还明确,在现有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https://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shehuibaozhang/zcwj/yanglao/202412/t20241212_532221.html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做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工作的通知》。《通知》决定自2024年12月1日起,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社保卡)融合集成(证卡融合集成),通过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许可)信息加载到社保卡,依托实体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为外国人在华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通知》从办理工作许可、办理工作签证、获取电子社保卡、办理居留证件等方面,对工作程序进行优化。《通知》还明确将提供便利化服务,并从参加社会保险、工作许可有关服务、享受“一卡通”服务等三个方面作出具体安排。

https://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rcrs/202412/t20241205_531664.html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四部门发布《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目录》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分别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每个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中新增腕管综合征(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目录》同时对相关职业病类别和病种进行重新排序并调整了部分职业病的所属类别等。

http://www.nhc.gov.cn/zyjks/s7788/202412/866ddd8593f94693a6c71f246b5cf05a.shtml

北京市人社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关于2024年本市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有关问题的通告》。《通告》分为2024年养老保险待遇以及2024年工伤保险待遇两个部分。《通告》明确,2024年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核算养老保险待遇时,以11883元/月作为计算基数。其中,2024年1月1日至今达到退休年龄,并已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按照上述规定重新核算基本养老金并补发差额部分养老金。《通告》还明确2024年工伤保险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数核定工伤保险待遇的,以11883元/月作为计发基数。

https://rsj.beijing.gov.cn/xxgk/2024zcwj/202412/t20241224_3972825.html

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北京市2024年调整工伤人员生活护理费的通告》。《通告》首先明确本次调整的范围为2023年12月31日(含)前享受生活护理费待遇的工伤人员。其次,明确调整的标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护理费低于5941.5元的,调整到5941.5元;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护理费低于4753.2元的,调整到4753.2元;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护理费低于3564.9元的,调整到3564.9元。上述工伤人员生活护理费的调整自2024年7月1日起执行。

https://rsj.beijing.gov.cn/xxgk/2024zcwj/202412/t20241225_3973670.html

北京市人社局印发《北京市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实施办法(施行)》。《实施办法》包括总则、失业保险金申领、失业保险金发放、失业保险金退回,以及附则五个章节。

https://rsj.beijing.gov.cn/xxgk/2024zcwj/202412/t20241227_3974931.html

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关于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的通知》。《通知》明确,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其近亲属发生的符合个人账户使用范围规定的相关费用。《通知》进一步明确,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近亲属应为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https://ybj.beijing.gov.cn/zwgk/2024zcwj/202412/t20241209_3961248.html

上海市人社局、上海市总工会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工作方式灵活、工作环境友好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原则上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生育友好岗”包括试行弹性工作制,用人单位应当优先为生育再就业女性提供产后返岗再培训等内容。相关权利义务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明确后,列入劳动合同或签订相关书面协议。

https://rsj.sh.gov.cn/tsj_17090/20241220/t0035_1429553.html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发布《上海市医疗保障条例》,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聚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多元支付支持创新药械发展,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化监管,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治理等重点问题,凸显针对性和本市特色。

https://mp.weixin.qq.com/s/FuuIfZX8soPmtdnx5-VkVA

天津市人社局联合财政局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度本市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的通知》。《通知》明确,2024年度天津市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9232元。《通知》还明确2011年6月30日以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最低缴费年限,延长缴费5年后累计缴费仍不满最低缴费年限的,一次性趸缴费月基数按照9232元确定。

https://hrss.tj.gov.cn/zhengwugongkai/zhengcezhinan/zxwjnew/202412/t20241217_6807348.html

浙江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发布《关于及时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业务的公告》。《公告》明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原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和退职政策停止执行,因病或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参保人员可按照《暂行办法》申领病残津贴。《公告》提出,除正常的业务办理外,各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将于2024年12月31日增设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专场,请相关单位和人员尽量在12月25日之前向属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自2025年1月1日起,申请领取病残津贴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业务由待遇领取地或最后参保地地级(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

http://rlsbt.zj.gov.cn/art/2024/12/2/art_1229116948_58940121.html

广东省人社厅就《关于调整2024年度我省工伤保险长期待遇发放标准的通知》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23年12月31日前享受生活护理费且在2024年1月1日后仍符合继续享受生活护理费的人员,从2024年1月1日起按照《征求意见稿》调整其生活护理费。《征求意见稿》分为普遍调整办法、特定人员调整办法。其中,普遍调整明确各市(含省本级)符合生活护理费调整条件的人员以及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首次享受生活护理费的人员,其中,广州、深圳、珠海市及省本级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分别按照规定的待遇计发基数13193元、14553元、11156元、13193元的60%、50%、40%、30%的标准调整发放;其他市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分别按照规定的待遇计发基数11121元的60%、50%、40%、30%的标准调整发放,即分别按照6672.60元/月、5560.50元/月、4448.40元/月、3336.30元/月的标准发放。

https://hrss.gd.gov.cn/hdjlpt/yjzj/answer/41307

陕西省人社厅等五部门印发《陕西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就业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办法》明确这里的超龄人员指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不满65周岁的就业人员,实习生则指年满16周岁,由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按规定到企(事)业等单位进行实习的学生。在缴费上,《办法》规定用工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超龄人员、实习生劳动报酬总额乘以缴费费率之积,具体费率标准与用工单位对应的费率一致。在待遇保障方面,《办法》坚持同伤同价的原则,执行国家规定的赔付项目和标准,不因超龄或工作年限短等因素降低赔付标准。

http://61.185.253.167/sxsrst/zcfg/zxwj/202412/t20241209_3247165.html

重庆市人社局发布《关于发布重庆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通知》明确重庆市于2025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标准如下:(一)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全日制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330元/月,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3元/小时;(二)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全日制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200元/月,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2元/小时。

http://wap.cq.gov.cn/ywdt/jrcq/202501/t20250102_14038331.html


  新就业形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本批案例涉及外卖骑手、网络主播、代驾司机等职业群体,聚焦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认定,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回应、明确了规则。其中,指导性案例237号明确:平台企业或者平台用工合作企业与劳动者订立承揽、合作协议,劳动者主张与该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法院应当根据用工事实,综合考虑劳动者对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的自主决定程度、劳动过程受管理控制程度、劳动者是否需要遵守有关工作规则、算法规则、劳动纪律和奖惩办法、劳动者工作的持续性、劳动者能否决定或者改变交易价格等因素,依法作出相应认定。对于存在用工事实,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当依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50651.html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发布《2018-2023年度涉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劳务纠纷)审判白皮书》,并通报徐汇区人民法院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案件审判工作情况。白皮书显示,从岗位类型来看,除群体性案件外,个案中超50%的劳动者为快递员或外卖配送员。原告多为劳动者,诉讼请求以确认劳动关系和主张劳动报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提成等)为主。从结案方式来看,个案调解撤诉比例较低,判决确认劳动关系的比例较低。同时白皮书遴选了六起典型案件予以发布,涵盖快递员、外卖员、派对主理人等新业态岗位,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业态从业人员在提供劳动(劳务)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纠纷,为此提供裁判思路。

https://www.hshfy.sh.cn/shfy/web/xxnr.jsp?pa=aaWQ9MTAyMDQxOTgzNiZ4aD0xJmxtZG09bG0xNzEPdcssz&zd=xwzx


来源:合规思维公众号    作者:徐元冠


评论列表(0)
暂无提问

发表提问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