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2024企业出海合规指南

2024-03-14 09:37

合规管理

详细内容

自2023年起,一些出海人开始意识到,海外企业经营环境正经历着剧变化:连续不断的地区政治和军事冲突,加剧了某些政局本就不稳定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环境恶化;而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和多变的贸易规则,则使企业在海外市场上频繁遭遇困境。


与风起云涌的出海潮头和规模扩张相伴而来的,是出海企业对于全球局势的一部分判断失灵。


2023年3月,TikTok CEO 周受资在美国华盛顿遭受质询,被认为是“TikTok在出海北美所面临的历史最大危机时刻”,至今余波仍在。当年10月,TikTok Shop又在印度尼西亚遭遇关停风波,尽管两个多月后TikTok与印尼GoTo旗下本土电商Tokopedia合并,完成重返印尼,但是否风波后能否真正实现了全面“翻盘”还有待观察;


2023年6月,印度正式通知此前已扣押小米共555.1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2亿元)的资金或被没收,是“资金规模最大的一次扣押”。小米在印经营9年,其印度公司累计利润额为94.6亿卢比,约8亿人民币。结果一次没收的资金,就相当于小米印度历年利润总和的6倍;


除此之外,华为、vivo、OPPO等中国手机厂商,2023年在印度均集中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针对”。就在2023年12月13日,印度执法局(ED)以“反洗钱调查”为由拘捕了多名vivo印度高管,包括vivo印度临时CEO和CFO。

上述很多事件的“罪名”值得商榷,但它们暴露的问题是,合规正在成为大企业出海的生命线


在2018年之前,中国企业合规主要针对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高风险的金融行业。2018年4月的“中兴事件”,开启了中国企业的合规之路。因此,2018年又被称为中国企业的合规元年。“大合规”概念下,全行业进入全面合规体系建设。


01

企业出海的重点环节及要求

(一)对外贸易

  • 企业应全面掌握关于贸易管制、质量安全与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 企业应关注业务所涉国家(地区)开展的贸易救济调查的具体要求。

(二)境外投资

  • 企业应全面掌握关于市场准入、贸易管制、国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外汇管理、反垄断、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三)对外承包工程

  • 企业应全面掌握关于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履约、劳工权利保护、环境保护、连带风险管理、债务管理、捐赠与赞助、反腐败、反贿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四)境外日常经营

  • 企业应全面掌握关于劳工权利保护、环境保护、数据和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腐败、反贿赂、反垄断、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贸易管制、财务税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02

企业出海可能面临的合规风险

(一)劳动用工合规风险

  • 外国劳动法规和标准的不熟悉:出海企业需要遵守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劳动法规和标准,但这些法规可能与中国的法律不同。不熟悉或误解外国劳动法可能导致违规行为。

  • 雇佣合同的问题:不了解目标国家的雇佣合同法规可能导致合同内容不完善或不合规,增加纠纷风险。

  • 薪资和福利标准的差异:出海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最低工资、加班工资、社会保险等法律规定,以避免违规行为和劳资纠纷。

  • 移民和工作签证问题:在海外雇佣外国员工需要遵守目标国家的移民和工作签证法规。未经合规申请或使用不合法的签证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包括罚款、工作停止和法律诉讼。

  • 劳动关系管理和工会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和工会组织。未经合规处理劳资关系可能引发工会纠纷或劳资冲突,影响企业运营和声誉。

  • 安全与健康标准的要求:出海企业需要遵守目标国家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包括工作场所安全、环境保护和员工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法规,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环境保护合规风险

  • 未遵守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法规: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出海企业需了解并遵守当地的环境法律法规,包括废物处理、污染排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 污染排放和废物处理问题:未经合规处理污染物或废物可能导致环境污染,触犯当地的环境法律法规,产生法律责任和罚款。

  • 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出海企业在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方面也需要考虑环境影响。若未能有效管理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能源过度消耗,不利于环境保护。

  • 生态保护和物种保护:在某些行业或地区,出海企业可能需要考虑生态保护和物种保护的合规要求。如未经批准在受保护的生态环境中从事开发活动,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 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不足:出海企业在项目开发或运营过程中,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并采取必要的环境管控措施。若环境风险评估不足或管控不力,可能导致环境事故或意外事件,对企业形象和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 社会责任和公众关注: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出海企业的环境行为可能受到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质疑。未能履行社会责任,可能影响企业形象和声誉,导致商业风险。

(三)知识产权保护合规风险

  •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不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存在差异,出海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以确保合规。

  • 知识产权注册和保护不足:出海企业未及时在目标国家或地区注册和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版权等),可能导致知识产权被侵犯或盗用,增加商业风险。

  •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出海企业在目标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技术或服务可能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专利、商标或版权,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和赔偿责任。

  • 技术转让合规问题:出海企业在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项目中,需要谨慎处理知识产权的转让和保护问题,以避免违反当地的技术转让法规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 商业秘密保护不力:出海企业未能有效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如客户信息、商业计划等),可能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和竞争风险,损害企业利益。

  • 跨境知识产权争端:出海企业在跨境业务中可能涉及跨境知识产权争端,如跨国公司之间的专利侵权诉讼或贸易战中的知识产权纠纷,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外汇管理风险

  • 汇率波动风险:出海企业在进行跨境交易时,需要将本币兑换成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外币。汇率波动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和收入的变化,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 外汇管制风险: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实施不同形式的外汇管制,包括外汇额度限制、外汇交易审批等。出海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外汇管理规定,以确保资金流动的合规性。

  • 跨境资金流动限制:出海企业在跨境投资、资金汇出等方面可能受到目标国家或地区的资金流动限制。不了解或违反当地的资金流动规定可能导致资金受阻或被扣留,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 外汇风险管理不足:出海企业未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和工具,未进行有效的汇率风险对冲操作,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增加财务风险。

  • 外汇违规操作风险:出海企业在外汇交易和资金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如虚假报关、偷漏税等。未经合规操作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法律风险,损害企业声誉和利益。

  • 外汇市场风险:外汇市场的波动性较高,出海企业进行外汇交易可能受到外汇市场的影响,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政治和经济因素等。未能及时了解并应对外汇市场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损失。

(五)数据保护合规风险

  • 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数据保护法律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数据保护法律和标准,出海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数据保护法规,以确保合规。

  • 数据跨境传输限制:在跨境业务中,出海企业需要将数据从中国传输到目标国家或地区,但可能受到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数据跨境传输限制。未经授权或违反规定的数据传输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和处罚。

  • 个人信息保护不足:出海企业在处理客户、员工或合作伙伴的个人信息时,未能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滥用,触犯当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面临法律责任和赔偿索赔。

  • 数据安全漏洞和攻击风险:数据安全漏洞和网络攻击可能导致企业数据被窃取、篡改或破坏,造成企业的商业机密泄露、服务中断或声誉损失,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 合作伙伴和供应链数据风险:出海企业与合作伙伴和供应链公司共享数据,但未能确保合作伙伴和供应链公司的数据保护措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滥用,增加企业的数据风险。

  • 数据隐私披露不当:在跨境业务中,出海企业可能需要向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披露相关数据,但未能遵守当地的披露规定可能导致合规问题和法律风险。

  • 数据处理合同不足:出海企业与第三方数据处理者合作时,需要签订数据处理合同,但合同内容不完善或不合规可能导致数据处理不当,违反数据保护法规,增加法律风险。


来源:云略Consulting

评论列表(0)
暂无提问

发表提问 取消回复